工信部下达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
发布时间:
2021-10-12 10:09
来源:
同花顺
工信部下达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68000吨、162000吨,上述指标均含已下达的第一批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关于下达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通知
(工信部联原〔2021〕123号)
有关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现将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下达给你们。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稀土是国家实行生产总量控制管理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指标超指标生产。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68000吨、162000吨(集团分解情况见附件1),上述指标均含已下达的第一批指标。
二、各稀土集团要在指标下达后,及时商下属企业所在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尽快完成指标分解下达,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所在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三、指标应集中配置给技术装备先进、安全环保水平高的重点骨干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不得分配指标:
(一)矿山企业没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超出批准期限的回收利用稀土资源项目或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停产整改的;
(二)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使用已列入禁止或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工艺和冶炼分离产能低于2000吨(REO)/年的,或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停产整改的;
(三)达不到《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放射性防护等环保要求的;
(四)不符合《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尾矿库管理要求的;
(五)长期停产,不具备生产条件的。
四、各稀土集团要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等有关法律法规,按指标组织生产,不断提升技术工艺水平和原材料转化率;严禁开展稀土产品代加工(含委托加工)业务,不得采购加工非法稀土矿产品;综合利用企业不得以稀土矿产品(含富集物、进口矿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利用境外稀土资源要严格遵守有关进出口管理规定。
五、有关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利用稀土产品追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按月调度检查辖区内企业的指标执行情况,不定期开展随机抽查,及时上报抽查结果。
六、各稀土集团须按时上报指标执行情况,加快推进企业内部产品追溯系统建设,不得伪报、瞒报、随意更改数据。
七、请6家稀土集团按照调度报表(见附件2)要求,于每月10日(节假日顺延)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报上月生产数据(含追溯系统数据填报)。
联系人及电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韩保红 010-68205577
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祝跃 010-66558339

工业和信息化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前8月机械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4%
工信部:2021年1-8月,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高于同期全国工业3.1个百分点;8月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0.5%。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49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利润总额0.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
工信部:境内收集和产生的核心数据不得出境
工信部就《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建设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对数据泄露、违规传输、流量异常等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组织研判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安全风险并进行预警。工业和电信数据处理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出境,并加强对数据出境后的跟踪掌握。核心数据不得出境。
附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工信部:工业经济仍面临需求恢复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主持召开前三季度重点工业行业运行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业经济仍面临需求恢复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生产要素约束趋紧、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等突出问题,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变压力为动力,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一是加强运行监测调度,抓好形势研判和行业引导。二是做好储备对冲政策研究,为促进行业发展出谋划策。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相关新闻
本次大运会中国队以103金40银35铜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虽然成都大运会已落下帷幕,但绿色、低碳、健康新风尚理念已深入人心,公司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将继续不忘初心,深耕不辍,砥砺前行。